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文化 > 正文

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陇县历史文化古迹)

nihdff 发布于2023-10-14 03:16:05 西安文化 35 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陇县历史文化古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陇县的文化

1、又名蜜馅儿,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原是陇县民间走亲访友时的名贵糕点,是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色泽褐黄,纹层清晰,脆酥绵甜,且耐存放。现陇县食品加工厂生产。

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陇县历史文化古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据有关专家考证,陇县社火是中国保留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汉族传统文化历史遗存。 陕西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老的民族文化,在这片黄天厚土的八百里平原上,至今还流传着光彩照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3、第四名:陇县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宣传陇县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的博物馆,展示了陇县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人事迹等。第五名:五泉山。五泉山是陇县的一处风景名胜,山峰叠翠、气势雄伟。

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陇县历史文化古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盛行于建国前,发展在改革开放的 上世纪80 、90 年代。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的汉族民俗文化艺术***活动。“ 社火 ” 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陇右文化,历史?

1、广义的陇右等同于“十道”时期的陇右道辖域,狭义的陇右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陇山以东的平凉、庆阳二市,习称陇东,就其隶属关系和历史文化传统而言,与陇右地区颇多相似,故也属“陇右”。

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陇县历史文化古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但溯其渊源,“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唐太宗贞观元年(687年),分全国为10道、以东起陇山,西达沙洲的地域始设陇右道。

3、陇西历史悠久,曾是西周的黄帝故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陇右则是秦朝置县时的行政区划,直至民国时期才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特色 陇西有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和汉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水文化和秦文化。

4、陇右指的是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唐陇右道,包括范围较广,故陇右亦兼指河西、安西、北庭广大地区。

陇县社火的介绍

陇县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县人民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非遗文化瑰宝。社火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社火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舞狮、舞龙、跑旱船、扭秧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火龙和跑旱船。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白虎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

陇县社火历史悠久,作为古代陇州先民图腾崇拜、祈天求福的一种汉族民俗礼仪活动。两千余年繁衍不衰,传承至今,以其内容丰富,素有汉族民间艺术瑰宝和“东方的狂欢节”之称,陇县社火游演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

陇县历史悠久,景观别致。在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下,孕育了古老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社火。

陇县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千、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二十多个种类。

“中国社火之乡”是陕西陇县。这个活动村里人集体参与,全民狂欢,让人热血沸腾,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它就闻名省内外的陕西陇县闹社火。

关于西安陇县历史文化介绍简短和陇县历史文化古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zqqoa.cn/post/251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