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旅游 > 正文

西安游牧旅游攻略-西安游牧旅游攻略一日游

nihdff 发布于2023-10-16 17:51:14 西安旅游 32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安游牧旅游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安游牧旅游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满族是游牧民族吗?
  2. 西安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满族是游牧民族吗?

满族不是游牧民族

西安游牧旅游攻略-西安游牧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满族人的祖先,有的从事打猎,有的从事***,有的从事放牧,有的从事***集,有的从事农耕。但就多数人而言,满族的祖先在比较漫长的时间内,是从事渔猎为主,就是打猎、打渔的人占多数,所以满族应该是渔猎民族。

不排除满族有放牧的,比如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满族人中有的擅长放牧,但整体而言,满族是渔猎民族,只是不排除有其他生产方式。就好像蒙古族信奉喇嘛教,但也有蒙古族信其他宗教的,但整体来说,清代蒙古族信奉喇嘛教。

西安游牧旅游攻略-西安游牧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说满族人生活在大草原,是以放牧为生,专吃牛羊肉,我想,这是不了解情况的做出的言论,这不应该成为主流的声音。

满族,是渔猎民族,这样说是比较恰当的。

西安游牧旅游攻略-西安游牧旅游攻略一日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满族不是游牧民族。

满族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西安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通体银质镂空,内层球体可自由旋转,通过钩链和活轴与外壁相连,使球囊能够随意转动而香料不会洒出。千余年后仍能灵活转动,令现代人叹服。

西安博物院有3大镇馆之宝,分别是隋代开皇四年董钦造鎏金弥陀佛像、秦代玉高足杯、唐代三彩腾空马。

隋代铜佛像1***4年出士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此像通体鎏金,通高41厘米,镌刻隋开皇四年(584年)董钦造弥陀之铭文。弥勒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面型方整,作螺髦,袒右肩,著袈沙,大衣贴肌透体,褶纹简练流畅,雕刻比例适度,堪称艺术佳作。

秦代玉高足杯

  1***6年陕西省西安市东张村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直口,深腹,腹壁较直,下部微斜收,高圈足呈喇叭形。腹外壁分四层纹饰,口下四蒂叶子与勾连云纹一周,腹为谷丁勾云纹,下腹几何形勾连纹,近足处变形云头纹。圈足上部阴线勾勒纹饰,共分五组,每组内有交叉的“S”形几何纹,构思新颖别致,纹饰华丽。口与足部为二方连续,腹部点散式四方连续,布满器表,制作工整,切琢精细。腹部凸雕***用压地隐起与阴线结合手法,先碾出纹样,压低外廓,凸处谷丁,然后以阴线勾勒出云纹,上下左右相连,成为有机的四方连续。腹上下的两周纹饰浅浮雕,丰满浑厚,与腹部成为完整装饰。近足处变形云头纹,如同莲花托扶口杯,在高足缩腰支托下,显得秀丽挺拔。

  唐代三彩腾空马

  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制药厂唐墓出土,高38厘米、长52厘米,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在马背上,头发中分,两耳旁各梳有一个发髻,面部丰腴,笑容满面,双拳紧握于腰间牢牢控制马的“缰绳”,胡人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挎了一个袋囊,脚上蹬尖头靴子。“胡人”是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马的体型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马鞍上有白、绿、黄三色相同的袋囊。这件胡人腾空马,以生动、逼真的造型,鲜美的釉色,成为唐三彩中题材仅见的精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游牧旅游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游牧旅游攻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zqqoa.cn/post/263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