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旅游 > 正文

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图

nihdff 发布于2024-04-10 21:05:04 西安旅游 54 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2021西安绕城高速限号可以走吗?
  2. 古代的计量单位在汉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厘米宋代?
  3. 西汉为打通“丝绸之路”作出哪些努力?
  4. 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洛阳建都,而不在西安?

2021西安绕城高速限号可以走吗?

西安绕城高速不限号。西安市限号限行区域:西安市行政区域内,以西安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为中心,向南扩展至终南大道,堰渡路,三星快速干道连线(不含)以北,西汉高速以东,西禹高速以西围合区域,向北扩展至西咸北环线(不含)以南,延西高速以东,西禹高速以西合围区域。

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的计量单位在汉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厘米宋代?

古代的尺和现在的不一样。 商代一尺=16.95CM 周代一尺=23.1CM 秦代一尺=23.1CM 汉代一尺=21.25---23.75CM 隋代一尺=29.6CM 唐代一尺=30.7CM 宋元一尺=31.68CM 明清一尺=32CM 司马迁有207cm ,秦始皇一九几 (汉承秦制,秦统一度量衡,一尺长度相当于现在23厘米。 孔子身高九尺23*9=207cm .) 前年西安出土了2具秦人骨架 都在1米8以上 骨架都有1米8,专家说此2人生前肯定在1米9左右 汉朝人和秦人的身高差不了了多少

西汉为打通“丝绸之路”作出哪些努力?

谢谢邀请!

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丝绸之路的出现,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尤其是打击突厥的连带成果。其重要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战争(以及辅之进行的出使西域活动),大致上可以梳理出一个脉络,仅供参考:

(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

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汉武帝时代,随着国力的增强,对待长期骚扰中国西北的突厥开始***取强力压制政策。公元前133年,汉军在马邑附近准备诱击匈奴,虽然后来因为情报泄露而未果,但是从此开启了汉王朝征讨匈奴的历史。

2、在汉王朝征讨匈奴的多次战争中,最主要的有三场大战役。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127年,卫青率汉军由云中迂回进攻,击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河南失地,建立朔方郡。

3、第二次发生于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兵出陇西,斩杀匈奴逾万人。同年匈奴内乱,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归降。此后,汉王朝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开辟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

4、第三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匈奴从此元气大伤。

5、公元前108年,汉军击败依附匈奴的楼兰、姑师。

6、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军击败大宛。

至此,匈奴在西域无从立足,而汉王朝牢牢控制了通往西方的通道,东西方物产、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就此呈现。

首先丝绸之路,应该说即便西汉没有发动打通河西走廊的战争,在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中,也会发生丝绸贸易,因为丝绸交易汉朝人不做,乌孙人和大月氏人也会做,这是纯粹的经济利益驱动,因为在汉朝和匈奴敌对时,汉朝人仍然和匈奴人有贸易往来,在河西走廊汉朝人同样会和乌孙人或者更远一点的大月氏人发生贸易。

丝绸之路之所以如此出名,因为他更多的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双方贸易的物品不光是丝绸,还应该包括双方所需要的其他物品,这条通过河西走廊辐射整个中亚最终抵达欧洲的贸易通道之所以冠以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绸代表了西汉文明当时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丝绸贸易的活跃程度,更是这条贸易通道能够途径万里抵达世界各地的原生动力,而这个原生动力就是由西汉所创造,这条文明之路的关键节点河西走廊,是由西汉王朝自己打通创造的,这就是西汉王朝在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应当是一个意外的成果,因为西汉***的初衷是联合在西方的大月氏等部落对抗强大的匈奴,张骞并没有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但却无意中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在一个传统保守的的农耕民族中,张骞的出使可谓是在东西方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称誉为"凿空"之行动。

附图,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整个河西走廊被匈奴控制,西域也受到匈奴的影响,在这之前的小规模交流也变成了传说。当时张骞从陇西(今甘肃)出发,结果在祁连山附近被匈奴人俘虏,整整10年后才逃脱。随后张骞一行经过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沿塔里木河西行,经龟兹国、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葱岭,到达大宛,最后到达了月氏人所在地。张骞虽没能说服月氏人对抗匈奴,但获得了关于西域诸国大量资料。

附图,张骞出使西域。

控制河西走廊

如果没有汉武帝的雄心壮志,那么中原和西域的交流可能要晚上许多,他抱有“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打击匈奴和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霍去病发动两次对匈奴的河西战役,大胜而回;根据《西河旧事》记载,当时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在经过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成功切断了匈奴和羌之间的联合。占领河西之后,汉武帝派遣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

附图,霍去病墓。

控制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对西域的政策由最早的联合变成了控制。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汉武帝“列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前108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前105年,西汉与乌孙王和亲,夹击匈奴;前104年—前102年,李广利征大宛并最终获胜;为了彻底控制西域,前60年,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丝绸之路”日渐繁荣。

此为个人浅见,欢迎交流讨论!!!!!!

丝绸之路源于西汉时期,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有限。

在汉武帝的时候,汉朝派出了张骞出使西域。但是汉武帝的目的不是为了西域地区做生意,而是出于战争的需要,想通过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北方匈奴。

大月氏原先居住在西域地区,这个西域是指狭义上的西域,也就是玉门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这片区域。后来大月氏因为受到匈奴人的攻击,西迁到中亚地区,也就是广义上的西域。

可是张骞在出使西域的时候被匈奴人给抓去,关了十多年,等逃出来到达大月氏的时候,大月氏已经在中亚住习惯,不想回来了,自然也就没有和汉朝合作打击匈奴的意愿。

后来汉朝又想联合在甘肃的乌孙一起打击匈奴。但是因为当时乌孙国内发生内乱,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可以说,纯粹从政治目的的角度来看,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失败的。但是从文化交流上,以及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上看,张骞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他出使的同时访问了中亚的多个国家,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他之后,这条路上的贸易就开始繁荣。

以后汉朝为了让这条商路更加的安全,于是派飞将军李广打击经常在这条路上掠夺财物的大宛国,并设置军事行政机构和西域都护府。从此,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完全确定。

可以说西汉开启丝绸之路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为了军事需要。但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西汉和西域诸国促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从而确立了商业往来的必要性,以后才有意地动用政治军事力量,确保这条丝绸之路的畅通。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鼓楼博牛志】

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洛阳建都,而不在西安?

李世民才人,做李治皇后,咋说咋别扭!

当时,李渊的几个弟弟还在,李世民的同辈人更多,这些人多在长安。武则天承受的精神压力不算小。

以残忍手段制裁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 经常做噩梦。

从个人情况看。武则天真是不愿在长安多呆。

从自己攫取权利上讲,她希望摆脱李唐老臣,培植自己新人。李治683年十二月在洛阳驾崩后,武则天便在洛阳大显身手。

但她很聪明,只是说洛阳是神都,长安依然是京师。终武则天独立统治的二十一年(684——705),长安,一直是京师,国家首都。都在长安,对于控制西域有极为重要作用。

即使如此,武则天由于个人喜好,把行政办公中心放在洛阳,对于吐蕃的不断坐大,进而失去对丝绸之路控制,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不可饶恕的是,她为了自己利益,无辜诛杀或贬谪了大批忠于唐廷的军事将领例如程务挺,裴行俭及王皇后亲属王方翼等等,这对稳定边疆极为不利。后来的东突厥就不承认她的统治的合法性。

如果她再明显降低京师长安地位,情况可能更差。

历史证明:如果长安,与洛阳分两个军事集团,长安总是压着洛阳。征服洛阳是秦始皇东出运兵取胜重要标志 。也是李世民)最终选择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没有选择去洛阳任职的历史考虑。

五王***,推翻武则天统治,李显回京师执政。中唐以后,东都一直有留守。成为高级官员躲避政治斗争,颐享天年的修养胜地。白居易最具代表性。

虽然,北宋将洛阳作为西京,政治地位高于长安,但洛阳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而在抗击西夏与金朝时,长安发挥作用大于洛阳。洛阳往往会轻易易手,而长安,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八年抗战。

《资治通鉴》记载:武后数见王、萧为崇,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资治通鉴》说武则天迫害王皇后、萧淑妃惨死,两女化为鬼祟,常来骚扰武则天,武则天害怕,所以迁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以躲避两人鬼魂。

这种说法显然深受封建迷信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塑造武则天阴险毒辣的形象。

实际上,国都乃一国根本,定都大事,关系国本。

武则天之前,秦,西汉、隋、唐定都长安,东汉、西晋定都洛阳。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武则天一改惯例,定都洛阳,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1、经济因素:经济重心的变化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经济繁荣,全国的经济重心位于关中,定都长安是将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重合,最大程度发挥国都坐制天下的战略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北方是五胡乱华,十六国或同时并存,或先后迭代,北方形势极其混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与此同时,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趋于繁荣,人口也不断增加。

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东南财赋已为关中倚重。东南路途遥远,财赋转运极度依赖水运,因而隋代开凿大运河、唐代大力整治漕运,方能将东南财赋转输北方,供应关中地区需要。

然而漕运成本很高,江南的粮食先经大运河运输到河南的洛水、汴河,再逆黄河西上,经潼关附近再逆渭水而上,殊为不易,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导致民力凋敝。

《新唐书》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自高宗以后,岁益增多,而功利繁兴,民亦罹其弊矣。”

洛阳位于河南,乃黄河、洛河、伊水、济水交汇之处,水运极其便利,可直接接入大运河,得漕运之便,东南粮食财赋可以很方便供馈洛阳,武则天将都城迁往洛阳,可以最大限度接近经济重心,利用东南财赋,更有利于发挥国都坐制天下的战略意义。

2、政治考量:摆脱关陇集团的影响

关陇集团是以关中、陇山地区为代表的门阀士族势力,从北朝开始便成为国家最大的政治集团,实质控制着***,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从血缘而言都出自关陇集团。

隋唐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杨坚、杨广、李世民等都曾致力于打击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势力衰落,大不如往,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关陇集团在唐朝中期以前仍有不小影响,武则天虽出身官宦之家,却并非门阀士族,一人难以与关陇集团对抗。

关陇集团的根基在关中,武则天迁都洛阳,一定程度就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且武则天以周代唐,改朝换代,自然不能以***国都为都,选择洛阳为都城,正是昭示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洛阳是大周的神都。

3、战略需要:应对国防形势的变化

隋唐之前,中原***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西北和正北方向,秦汉的匈奴,西晋时的五胡,隋唐的突厥等,都是中原***的巨大威胁,定都长安有利于控扼西北,应对异族入侵。

经过李世民对突厥的持续打击,突厥分裂,势力一蹶不振,西北地区的国防压力减小,而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开始陆续崛起,特别是契丹不断侵扰唐朝,其进军方向大多自河北而来,河北一带的国防压力陡然增大,军事重心不得不东移。

洛阳位于中原地区,地理上有“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说法。

它北枕黄河,隔河遥峙太行、王屋等山,北有邙山为屏,南有伊阙之险,再南遥峙熊耳、少室诸山;西控崤、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中有伊、洛平原,适合制内御外,无论对西北还是对河北,都可以比较方便监控边境,从容出师,应对国防形势的变化。

综上所述,武则天选择以洛阳为都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地理和国防形势做出的明智之举,既适应了政治上改朝换代和摆脱关陇集团势力的需要,又顺应了经济重心东移和国防形势变化的历史趋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安汉朝旅游攻略路线推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zqqoa.cn/post/716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